第四届德行智华财经论坛在海口举行,AI赋能财会教育变革
产教同频,智链未来,一场关于财会行业数智化转型的思想盛宴在海南自贸港启幕。
“会计教育正从知识型向场景化转型”,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常务副会长谢志华在论坛上的论断,揭示了人工智能浪潮下财会教育变革的核心路径。
产教同频,智链未来。6月13日,第四届德行智华财经论坛暨中国商业会计学会自由贸易会计分会学术研讨会,在海口经济学院举行。论坛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为依托,围绕 “AI赋能·产教融通·价值创造” 主题,深入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财会行业的数智化转型及产教协同育人机制的创新路径,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本届论坛由海口经济学院与中国商业会计学会自由贸易会计分会联合主办,德行智华会计学院、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承办,吸引了众多高校、出版社、企业代表积极参与。
一、开幕盛典:自贸港财会教育新图景
海口经济学院执行校长彭京宜在开幕辞中强调,学校作为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依托产教融合模式,与企业紧密合作,在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等方面持续深耕。
他指出,德行智华财经论坛正是校企合作机制下孕育出的重要成果,自创办以来,已发展为推动学术成果转化、促进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前沿阵地,为财会人才培养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其影响力日益彰显。
海口经济学院副校长、中国商业会计学会自由贸易会计分会会长刘利国表示,分会坚持 “学术引领、资源整合、协同创新” ,积极搭建产业与学术深度融合的高水平平台。
本届论坛深度探讨新技术在财务会计领域的创新应用,为学校 “数智财会产业学院”建设提供新动能。
在彭京宜执行校长、徐兰副校长、刘利国副校长等领导与嘉宾的共同见证下,论坛正式启幕,一场聚焦AI与财会未来的思想盛宴拉开帷幕。
二、主旨演讲:AI重构财会行业核心
主旨演讲环节由经济学家柳思维担纲主持,汇聚了学界与业界的深度思考。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智能财务研究院院长刘勤围绕《AI + 财务的理论与实务探索》主题,系统阐释智能财务的发展路径,构建理论与实务一体化框架。
海南省口岸协会特邀研究员符布明带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及前景展望》深度分析,解码区域政策红利。这一议题具有特殊现实意义——今年恰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元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实施五年来,各项政策不断升级,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常务副会长谢志华则紧扣《AI赋能·产教融通·价值创造》发表深度见解,强调推动会计与技术实现高阶性融合,会计教育从知识型向场景化转型。
三、思想交锋:三大分论坛聚焦前沿议题
下午的平行专题分论坛成为思想碰撞的熔炉,三场专题研讨同步展开。
“AI时代的会计变革” 分论坛探讨了人工智能对会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塑。现场研究显示,AI技术已在财务票据识别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票据处理效率提升30倍以上,财务共享中心的票据识别、验真、录入流程效率提升10倍以上。
“数智化背景下的企业合规风险管理” 分论坛则探讨企业合规治理的变革路径。来自海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汕头大学、齐鲁药业、中审华、壹方企服等高校与企业的专家学者,通过主题演讲与圆桌讨论,深入解析人工智能对财会领域的全方位影响。
陈少璞:石化行业AI赋能的实践先锋
作为山东石油化工学院荣誉副教授兼鸿途教育集团董事,陈少璞的演讲《AI赋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传统能源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他通过财务流程自动化案例,展示AI技术在成本核算、风险预测中的落地成效:
效率跃升:某石化企业通过AI票据识别系统,将财务结算周期从15天压缩至8小时;
风险管控:AI模型对供应链资金流的实时监测,使坏账率降低37%。
陈少璞兼具学界与产业界双重身份,其领衔的鸿途教育集团深度参与产教融合,为能源行业输送兼具技术能力与实务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他指出:“AI不是替代者,而是产业升级的催化剂——财务人员需从数据搬运工转型为业务决策赋能者。”
何冲:学术出版视角下的财会人才培育
香港科学出版社主编、山东航空学院荣誉教授何冲,在分论坛中直击学术研究与产业需求的断层问题:
论文发表两极分化:部分研究生一年级即发表SCI论文,而超30%学生因缺乏实践场景支撑,至毕业仍难完成符合行业痛点的研究;
场景化写作倡议:呼吁高校将“自贸港税收政策”“跨境资金智能审计”等真实场景嵌入论文选题,推动学术成果向产业解决方案转化。
作为国际期刊主编,何冲强调学术评价体系需与产教融合接轨:“期刊将增设‘产教创新案例’专栏,优先录用校企联合攻关的实证研究。”
陈少璞与何冲的观点在论坛闭幕环节形成呼应:
陈少璞的鸿途教育实践:集团在成都总部搭建“能源财务AI实验室”,联合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开发《智能税务筹划》《石化行业风控仿真》等场景化课程,企业真实账套进课堂比例达70%;
何冲的出版改革行动:香港科学出版社计划联合海南高校推出《自贸港财会前沿》辑刊,为产学合作成果提供快速发表通道,解决学生“论文难产”困境。
当陈少璞用“AI重塑石化财务流程”的案例诠释技术落地价值,何冲以出版人的身份推动学术评价机制改革,二者共同指向财会教育的核心命题——打破象牙塔与产业间的藩篱。正如论坛共识所言:“只有将课堂植入产业链,让论文写进生产线,才能激活人才供给的一池春水。”
四、结语:多元主体的协同进化
当企业代表展示智能财务落地成果,高校学者解构人才培养新范式,出版机构重塑学术评价标准,这场由政、企、校、研共同编织的变革图景,正在回答数智时代的核心命题——唯有打破组织边界,才能孕育真正适应产业变革的财会新生态。